找到相关内容1078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经经典哲学语句

    佛经经典哲学语句 佛曰: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 佛曰:苦海无涯,回头是岸。 佛曰: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:为何不必? 佛曰: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:不可说,不可说 佛曰:菩提并无树,明镜亦无台,世本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! 佛曰: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 佛曰: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:一念愚即般若绝,一念智即般若生。 问曰:“为何人有善恶之分?” 佛曰:“人无善恶,善恶存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463509.html
  • 禅学与哲学

    禅学与哲学   第一章 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   禅宗诗歌是禅宗思想的载体。与禅宗的终极关怀一样,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也是明心见性。所有的禅诗,其主旨都是明心见性,用诗学的譬喻来说,就是要见到我们每个人的“本来面目”。因此,探讨“本来面目”的哲学内蕴,对理解禅宗诗歌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。   “本来面目”在禅宗史上最早见于《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346376.html
  • 佛教哲学简论

    佛教哲学简论   徐文明  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(前565—前486)创立的,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·悉达多,生于迦毗罗卫的蓝毗尼(今在尼泊尔王国境内),为净饭王太子。佛教...创造力的宗教。  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,是想寻求使众生得以解脱的途径,本无意于使之成为一门学科或哲学,但佛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融人了不少哲学的成分,逐渐形成以现观实相、解脱人生为目的、以思维深刻...

    徐文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5664608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哲学

    产生并流传于古印度,以佛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哲学。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~前5世纪的印度。创始人为悉达多(前565~前485),母系族姓为乔答摩,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,意为“释迦族的圣人”。佛教兴起...  缘起说 原始佛教的哲学基础。佛教否认婆罗门教的创世说,同时批判了沙门思潮中其他派别的各种世界观,提出缘起说,指出“诸法从缘生,诸法从缘灭”,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各种相互依存、相互作用的关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60856424.html
  • 密宗的哲学思想

    密宗的哲学思想   蔡惠明   一   密宗是中国佛教重要宗派之一。印度佛教的发展,一般可分四个阶段:(一)最初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的敌法为原始佛教;二一)佛减度后,自公元前四世纪左右,佛教僧团...ldquo;文有隐伏,前后相明,事理互陈”各点,保存了善无畏所传的图位,注明许多事柏的作法与意义外,并发扬了世间与出世间不二的精神,使密宗的教理与哲学思想更趋完备。其注释在我国不多见,而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2166539.html
  • 佛教道德哲学基础

      佛教道德哲学基础   >   关于佛教在道德问题上,有一套非常谨严而完整的体系,是人类最宝贵的遗产,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,以下详述之:   一、宇宙观   佛经上说:“过去现在未来名世、...生命的本性,最终达到佛的境界。   三、佛教道德的特色   不论是对茫茫宇宙的研究,还是对人生奥秘的探索,佛教都通过精辟透彻的辩证论述来证得宇宙人生的真实,以而为其道德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,从...

    耿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6.html
  • 动物的生存哲学

    动物的生存哲学  动物靠什么炫耀  一只身材高大、肌肉发达的公猴子正在向一名英国海军上士大发雷霆,这位海军士兵显然也给激怒了,他一脸的怒气,拼命挥舞着胳膊,向这只猴子发出威胁。  上士名叫霍尔穆斯,在直布罗陀的英军部队服役,专门负责看管岛上的猴子。在直布罗陀的岛礁上生活着两群野生柏柏尔猴子,它们不仅保持了猴子的野性,而且有时还太出格,所以要时常对它们管束一下,否则它们就会无法无天,什么事都干得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2451558.html
  • 坐禅的哲学

    法性、不生不灭。通过以上比较,我们可以知道临济的思想表现是如何的具体,如何的生动活泼。  二、坐禅的哲学  临济的思想方法,其实,并非他一人所有,而是形成于中国的禅宗的祖师们所共有的。例如,初祖菩提达摩...见,是智慧的作用。据此,我们知道禅之所以为禅的意义了。心念不起,坐禅也没有必要,这才是真正的坐禅。从而,坐禅将向最高层次的哲学转变。六祖的弟子神会曾说:“无念之体,有本知之用。”这就象把镜子擦拭干净,...

    [日本]柳田圣山著/何燕生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942438.html
  • 禅的行动哲学

    禅的行动哲学  从现实人生谈静坐的四种内涵“止、观、寂、定”  叶柏梁讲于天心紫莲禅苑手印法门课程  王碧华记录  止痛方与营养剂  今天上课请大家再观一次火,不管功夫作得如何都没关系,初步知道这个...省力得大力  诸位,所谓坐禅的止、观、寂、定,正是一套生命收放自如的行动哲学,其根本在“无我”,“无我”是中庸之“道”。无我不执我,“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”,以众生心为心,自然与众生相应,与众生“...

    叶柏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363875.html
  • 龙树与华严哲学

    龙树与华严哲学  吴汝钧  关于华严思想,一般认为是沿‘华严经’、唯识与‘起信论’发展而来。其实它与龙树思想有一定的理论关连。在思考方法上,华严的论典便常引用龙树的四句法。华严的开祖法藏更明言四句为...宣说“诸法皆空”。这空始教在法藏所综合的十宗中,相当于一切皆空宗。在修行的姿态来说,这始教与终教同被列归渐教。  一、空典缘起的关系  笔者在拙文‘龙树之论空假中’中曾谓,龙树哲学中最重要的观念是空,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965650.html